《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8日 06 版)
走进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南界村的红军街,现在还有民居挂有“红三军油印办公室旧址”“红三军宣传队旧址”等标牌,墙面标语依稀可见,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南腰界,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红军曾在这条街上生活战斗长达半年之久,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红军街”。
“打小就听我爹说,红军对咱乡亲们好,不仅帮着挑水、打扫卫生,还打土豪给我们分粮食?!甭尬渥吹母盖茁扌惴迳白≡诤炀?,曾和红军接触过,虽然当时只有七八岁,但对红军一直念念不忘。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为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红军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庇涎粝匚呈费芯渴抑魅卫韬榻樯芩担骸昂於?、红六军团会师后,开创以南腰界为大本营的黔东特区,减轻了中央红军长征中被围追堵截的压力?!?/span>
红军街不远处的余家桶子,是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四周是封火古墙,院内是石木结构的吊脚楼,庄严肃穆。这里曾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会议室,以及贺龙、夏曦、关向应的办公室和宿舍。走进司令部,警卫班、参谋处、通讯科、湘鄂西中央分局办公室等机构映入眼帘,“这些都是根据革命前辈重返南腰界的回忆所复原的?!庇涎粝匚穆梦つ涎绺锩莸匚幕ぷ魅嗽焙瘟⑺怠?/span>
“贺龙在川东南时期,红三军发展正处于十分困难的阶段,川东南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人民积极迎接红军入川,把自家子弟送来参军,还冒着风险掩护、安置红军伤病员?!庇涎艉焐扒芪嶂魅伟酌髟窘樯芩担涎绲厍刂骰瓜缤派焙α瞬簧俸炀位鞫釉?、苏维埃干部。
“南腰界群众对红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卑酌髟舅?,“不少村民搬迁到镇里,也舍不得拆掉红军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甚至自己贴补费用、修缮老屋?!蹦涎缯蛴屑甘焐偶R胖?,全部保存至今。“酉阳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自发集资修建了纪念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纪念塔?!蹦涎缯虻澄榧乔赜轮赶虿辉洞Γ罢饫锎ΥΧ剂魈首藕焐??!?/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