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风楼阁平台-怎么找到晚上接活女,如何能找到附近上门女,150快餐200带吹电话

站内搜索:

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大事记︱1960年

2019-02-26 16:25:00来源:重庆党史网


1月23日  赵次庸任江津专署专员。

2月下旬  为迎接以“四化”(半机械化、机械化、半自动化、自动化)为中心的全国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现场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重庆市委召开电话会议作了布置?;嵋橐笤谌醒杆傧破鹨浴拔寤保础八幕奔恿┪行牡募际醺镄潞图际醺锩硕叱薄4撕?,市委多次召开“五化”、“四化”现场会、电话会,检查和部署“五化”、“四化”工作。2月25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已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6922项,半机械化213万项,单机自动化1235台,半自动化4184台,自动生产线514条,联动线212条。全市工业系统节约劳动力近50000人。

3月4日至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来渝视察。先后视察了红岩村、博物馆及上硐电厂。

3月25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城市人民公社工作领导小组,由廖苏华任组长。

3月  全市出现大量浮肿病患者。5月26日,市委批转市卫生局党组《关于浮肿病治疗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各区、县对浮肿病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治疗。

5月7日至15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李井泉、任白戈的陪同下视察重庆。先后视察了重庆钢铁厂、建设机床厂、西南车辆制造厂,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家岩50号周公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朝天门以及市容市貌,听取了中共重庆市委的工作汇报,会见了市级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

6月18日  中共重庆市委批转市粮食局党组《关于调整城市人口口粮定量标准的报告》,《报告》指出,自去年9月以后,重庆市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口粮定量分别降为每月21斤、20斤、19斤。现根据省的规定,基本恢复到去年8月水平,县属区乡干部均定量为28斤,市区县以上机关干部、教职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按25斤供应。

7月18日  中共重庆市委召开全市党员干部大会。任白戈在会上作《关于动员全市人民大办钢铁的报告》,要求坚决响应中共四川省委号召,迅速开展突击煤、铁、矿生产大会战,确保完成今年钢产计划。根据省委指示,市委决定组织四川省矿山、工地生产、生活检查团重庆分团。由鲁大东任分团团长,孙先余、马力任分团副团长,立即开展工作。

8月30日  中共重庆市委批转市粮食局党组紧急报告,决定从9月1日起启用新的四川省地方粮票,除全国粮票外,其他旧粮票一律作废,停止使用。

8月  万县地委由设第一书记、书记改为设书记、副书记。燕汉民任中共万县地委书记。

9月12日  中共重庆市委批转市公安局党组《关于贯彻全市人口大清理工作的执行计划》?!都苹饭娑ǎ参淳投棵排脊潭ㄏ吕吹娜嗽焙退秸新夜腿嗽?,一律不得入户。根据执行计划,全市开展了一次人口大清理工作,清查出一批黑户及盲流等人口,并分别作了处理。10月29日,市委发出《关于限制城市人口增加的通知》,规定各厂矿企业在两三年内一律不再从农村抽调劳动力;已从农村调入的固定工,凡家属未迁入者,以后一律不准迁入。

9月22日  中共重庆市委发出《关于在城镇进一步贯彻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指示》,要求市、区级所有机关干部、厂矿企业职工(不包括高空、高温、井下、矿山和重体力劳动工人)、学校教职员工、在校学生和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节约两斤粮食;县、社级所有机关、企业事业和学校单位的口粮供应水平为每人每月22斤。10月13日,市人委发出1960年第四季度粮食销售计划的通知,规定城市人均口粮每月26.89斤,较上年同期下降0.55斤。

9月26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由李唐彬、辛易之等9人组成重庆市“五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反本位主义、反分散主义)领导小组,李唐彬任组长。自1959年到本年11月初,全市有80万职工参加“五反”运动。

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6个中央局。李井泉为西南局第一书记。

10月31日  中共重庆市委批转市委五人小组《关于在全市范围开展社会镇反和内部肃反运动的计划》。此前,市委决定恢复了市委五人小组,由李唐彬任组长。随后,全市各级党委恢复肃反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对纳入肃反清理的对象进行摸底排队。到1961年11月,经查证,已全部或基本查清问题的约占调查对象总数的91%。其中,清查出一批反、坏分子。按照工作部署,这次内部肃反清理工作在1962年3月前完成。

11月24日  中共重庆市委发出《关于坚决停止农村粮食供应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在7日内摸清每个食堂的情况报市,以便对缺粮者按最低标准评定口粮,并指出:目前除个别确实无粮吃的食堂按每人每天0.5斤原粮标准核实供应外,其余的一律停止供应;各区、县应根据“低标准、瓜菜代”和生产自救的精神,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以克服困难,渡过饥荒。

12月3日  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指示,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即市政府,1968年5月被市革委会取代)办公厅提出《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初步意见》,计划近期(1960年至1961年)压缩14万多人,远期迁出11万多人。至1960年12月底,全市共压缩12.96万人。其中,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有4.14万人。此外,自9月以来从工业、交通系统压缩脱产干部和非生产人员1.38万人,其中下放当工人的1.2万人,支援农业生产的703人。

12月14日至21日  中共重庆市委召开工作会议,要求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11月3日发出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任白戈在会上作学习动员报告和总结报告?;嵋榍康髦赋?,坚决纠正“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首先是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同时要进一步认识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和支援农业、大办农业的重大意义。12月15日,为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十二条》紧急指示,市委从市属和区属各机关、厂矿、学校抽调2000名干部分别下放到巴县、綦江、长寿、南桐等地农村担任基层联社、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的领导工作,或担任食堂管理员和饲养场饲养员。此前,从11月19日起,这批干部集中学习了有关文件,听取市委负责同志有关形势、任务和农村人民公社政策的报告。同时,各区、县还抽调出约1000名干部加强农村基层工作。

12月29日  中共重庆市委批转商业局党委、工商局党组《关于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指出,全市原有农村集市200个,已恢复90个,要求在1961年1月10日前全部恢复。

本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1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第二产业总产值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第三产业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在三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左”的错误的一再发展产生严重失误,造成工农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全市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ㄍ蹲使婺<本缗蛘?,投资比重严重失调。全市(以下数据为当时行政区划口径)基建投资规模由1957年的1.76亿元猛增至1960年的3.9亿元,三年投资总额达13.77亿元,为“一五”期间五年的166.34%。其中生产性投资占96.46%,非生产性投资仅占3.54%;生产性投资中,重工业占95.35%,轻工业仅占4.65%;三年“大跃进”与“一五”计划五年比较,重工业投资增长1.13倍,轻工业则下降7.68%;非生产性建设压缩过多,出现公共交通紧张,自来水供应不足,住宅欠账严重。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由1957年的2.67平方米降到1960年的2.53平方米。全市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植物油消费量等大幅度减少。由于食物营养不足,全市许多地方普遍发生浮肿病,农村人口死亡率增高,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状况。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最严重的后果和教训。


== 附件下载==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