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风楼阁平台-怎么找到晚上接活女,如何能找到附近上门女,150快餐200带吹电话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他们,精神永在

2017-05-16 13:17:58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孙春艳 粘青

???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神圣的名字——抗战老兵!

  在战火烽烟的年代,他们勇赴国难,历尽枪林弹雨的洗礼,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他们虽无数战功在身,却没躺在“功劳簿”上,一直在兢兢业业、无愧无悔地继续为国家富强而奉献;

  在白发苍苍的暮年,他们为弘扬革命传统,不辞辛劳,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功名,为党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

  ……

  老兵已老,老去的是生命,永存的是精神。

  走近老兵,用心去体会他们的追求——挺身于民族危难之际,奉献于中华崛起之时。

  走近老兵,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精神——“不怕牺牲、功而不傲、奉献终身”。

  老兵精神,承载着战争的丰碑和烙印,传递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意志和品格,永存于天地之间。

  不怕牺牲:用生命在战斗

  抗战老兵刘振玉,对记者说:“孩子们呀,我浑身都是眼子啊……”他身上到处是敌人的刺刀和子弹穿透的伤痕,每一处伤痕都有一段不可忘却的记忆。

  抗战老兵白庆臣含着泪花说出一首记在他心底的歌:“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气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杨靖宇杨司令,他的战友王凤阁……”他亲眼所见日寇将我抗联战士的心脏挖出来挂在树上,割下的人头用铁丝穿上……不能忘记啊!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每一名老兵都不止一次经历过生死考验。

  家住敦化市大石头镇的抗战老兵孙庭江已经101岁高龄,但对于战争的记忆依然清晰。

  那时,孙庭江是山东沂水县后郭家庄村村长。日伪军日夜下乡抓民夫,送到东北或下煤矿、或修路、修工事。村民昼夜躲藏,有地不能种,有家不能回,被逼无奈,1945年3月,他带领11个村民参加了八路军沂蒙山4团,由于他带来了11个人,入伍后即被任命为班长。

  第一次上战场就是攻打同定县(现属山东省沂水县)。“当时,那仗打了三天三夜。城墙下的一个碉堡内,敌人的两挺机枪向外扫射,部队进攻受阻,战友们纷纷倒下,可碉堡一直没被攻打下来。当时我就急眼了,一心想着怎么能把碉堡端掉?!彼锿ソ?,他在腰上拴了一根绳子,绳子另一头系着80斤重的炸药包,趁着夜色从两挺机枪射击的盲区接近敌人碉堡,背靠着碉堡,用力拉绳子,将炸药包拉到身边,放到碉堡墙角后,拉着导火索,身体向外侧滚去,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开了,碉堡内敌人倒下一大片。

  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描绘着当时战斗的情形,眼神坚定,寻不到一丝畏惧,从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庞和写满故事的眼神中,我们感到,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瞬间。

  “我一开始,在战场上听见枪声,还真有点害怕??梢幌氲饺毡竟碜由比瞬徽Q?,欺负我们中国人,我就不怕了,也不在乎生死了?!?8岁的老兵周玉浩回忆起当年抗日的往事,“我们的装备虽然很差,但是战士的士气都很高,一说日军出现了,大家就特别有精神,个个争着往前冲?!薄懊娑缘腥?,您就不怕牺牲吗?”“不能怕死,我们就是豁出命,也要把敌人全都消灭……”

  “宁死战前、不死战后”,是所有老兵拥有的血性。为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冲上战场,号角不响,决不后退。

  走访过多位抗战老兵的通化市政协文史专员孙艳华告诉记者:“我采访过一个老兵,他说每次上战场都挑最好的衣服穿上,我说为什么,他说他觉得这次去了就回不来了,每次都是去赴死,很了不起?!?/p>

  1925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南县的王世全,哥哥在他16岁那年当八路军离开了家,王世全几次报名参加八路军,部队都嫌他个子矮而没要他。1944年,王世全终于参了军。几个月后的秋天,王世全拿到了他的第一支小马枪,第二天就遇到了日本侵略者。王世全一点也不害怕,端着小马枪毫不畏惧地迎着敌人冲了上去。一个日本军官抽出战刀向他劈了过来,他闪身躲过,开枪打中敌人,“看见敌人,我们从来没怕过?!?/p>

  不怕死、豁出命,我们的英雄用生命诠释着民族的伟大!

  


??? 功而不傲:用付出来见证

  老兵们沧桑的面容,难忘的回忆,对牺牲战友的思念,或对自己战斗生活看似平常的讲述,一句句、一段段,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愫,有的老兵从离开家踏上战场的那一刻,从此再也没有返回家乡,有许多人爹娘去世时,他们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都不知道亲人的永别。更多太多太多的老兵,他们立下无数战功,却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大贡献,总是那么平静。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会把一切事情看得很淡。

  在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期间,一刻不停地使用中国民间劳动力,凡是十几岁到六七十岁之间的男丁都是他们的抓捕对象,他们逼迫中国人“出荷”(干苦力),许多老兵是从这种日子里逃出来参加抗日的。

  “我是宁死也不给他们当走狗?!?4岁的翁君廷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名老兵。在浑江区三道沟镇老人家中的炕头上,老人讲起了他75年前参军的故事。看着日本人欺压村里人,翁君廷一直想参军,想打仗,19岁那年终于如愿进入部队,当上了兵。老人一边讲,一边兴致勃勃地比划,让我们这些离那个年代十分久远的人都产生了画面感。随后,他又拿出一个精心缠裹的小布包,里面装着老人的军功章和老照片,老人仔细取出每一枚军功章,如数家珍般同我们讲起了军功章背后的故事……翁君廷的儿子翁振海随着父亲的又一次讲述,再次重温从小的记忆,“老爷子岁数大了,糊涂了,很多事儿都记不准。但他就有这么股子劲儿,一说过去,就骄傲得不得了。”有战功却不居功,这样的“翁君廷”们太多太多。

  94岁的老兵聂生茂听力不太好,与人交流有些困难。老人出生于陕西省商县(现商洛市)麻街乡五堡。据老人回忆,他19岁时与两名同乡最开始加入的是积极抗战的国民军,在山西省垣曲县正式穿上军装。只要是抗日、只要是打鬼子,他们就加入。他们的团长与日军直面搏斗,血溅日寇群,让他从此坚定了抗战决心,最后又经过曲折道路加入革命军。

  “有一次跟小鬼子打仗,一颗子弹从我的这里打进去,从这里钻出来……”聂生茂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告诉记者,当时那颗子弹从左耳下面打入,从右耳前侧面颊出来,当时以为自己肯定牺牲了,可没想到却幸运地活了下来。“我的战友都牺牲了,我还活着,还能过着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还向组织提啥要求,我现在幸福着呢。”住在侄子家的聂生茂说自己很满足。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功臣’,却从不居功自傲?!蓖ɑ孛裾钟鸥Э瓶瞥ぱ钋毂蛩担诿裾棵殴ぷ?0多年,鲜见参战复员老兵向组织要待遇?!袄媳堑墓Τ缮硗?、淡泊名利,让人肃然起敬。”

  “和战争年代比,起码我躺在床上,下雨湿不着,我就满足了,现在我也这么想?!闭馐且桓隼媳钇铀卣媸档男纳?。

  不傲功、不要名,当和平到来时,我们的英雄收起军功章,用自己的付出见证新中国的成长。

  奉献终身:用一生去践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把青春献给革命事业,把终身献给革命事业,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老兵们在和平年代或踏实苦干,或兢兢业业,或任劳任怨,因为他们是老兵。

  提起通化市中心医院老院长黄致祥,市区的老百姓家喻户晓,因为他为山城百姓治疗过太多的病患,人们太熟悉他了。可说到黄院长参加革命的经历,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1941年秋,八路军在黄致祥所在的村和日本人打了一仗,八路军走后,敌人疯狂地报复老百姓,把他们村的房子都烧了?;浦孪榧乙蛭薮幼〔坏貌坏酵獾赝肚住?3岁的黄致祥没有跟家里人去投亲,而是跟着学校老师找八路军去了。半年后,他们走到了河北定县,老师把他们送到了冀中七军分区卫生员训练班。从此黄致祥参加了革命队伍。经历了多少次战斗,黄致祥没有计算过,但是服从组织安排,为人民群众服务却是黄致祥一生的写照。1948年8月,黄老受组织派遣去哈尔滨军医大学学习内科学一年,1949年秋季毕业后被分配到辽东省凤城县医院工作。1951年调到辽源市卫生科当副科长。1952年5月,到通化卫生科任副科长兼通化市立医院院长。1979年,调到通化地区医院(后更名为通化中心医院)任院长至1994年离休。即使离开工作岗位,黄致祥也有求医者,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就觉得特别幸福。

  抗战老兵徐振明老家在山东,1942年,年仅16岁的他就参加了八路军,在山东的日照、郊县、诸城、高密、莒县等地与日本侵略者多次战斗过,他胸前的10枚奖章无声地诉说着他的赫赫战功??墒?,1958年,从营职干部岗位转业来到通化市民政局的徐振明,面对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和杨靖宇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的3个岗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灵?!?942年我参加八路军时,部队正在大力宣讲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打鬼子的故事,杨靖宇将军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无数八路军将士在抗日战场上与敌人拼杀,杨靖宇将军是我的前辈,能为抗日英雄守灵我感到光荣?!?980年,徐振明离休后,他的儿子徐永军参加工作也来到靖宇陵园,继续为杨靖宇将军守墓??尚煺衩魇翟诓辉敢饫肟?,在陵园当了一名门卫,冬天为将军扫积雪,秋天为将军扫落叶。此外,他还应邀在几所学校兼任校外辅导员,他讲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最受孩子们的欢迎……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给孩子们讲抗日战争、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叫他们懂得我们的共和国来之不易,累我也甘心情愿”。

  不忘本、讲奉献,我们的英雄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照亮下一代。

  时光流逝,今天,再见老兵。

  当一个经过百年战火硝烟而流着泪的记忆之声,清晰地回荡在你的耳鼓时;当老兵身体上那被子弹和刺刀所穿透的触目惊心的累累伤痕,赫然展现在你眼前时;当那一双双苍老又颤抖的手小心地打开一个个小布包,拿出一枚枚陈旧的奖章小心地戴在胸前时,抗战,那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无法忘却的记忆。一切的生动和伟大,已经被历史证明。老兵精神,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是人类真正的精神文化。这精神彰显着生命的宝贵价值,凝聚起民族振兴的伟大力量,伴随着我们勇往直前!

== 附件下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